呼吸不畅原是肺血管“漏气” 介入手术为慢阻肺老人补“漏”
- 编辑:谲而不正网 - 67呼吸不畅原是肺血管“漏气” 介入手术为慢阻肺老人补“漏”
5月10日,美国密歇根大学肾脏流行病学和成本中心主任、全球公共卫生和生物统计系教授李颐应邀来院,受聘为我院泌尿外科研究所特聘教授。
机器人医疗团队组织全科讨论:根据患儿病情如采取普通腹腔镜手术操作,术中操作灵活性欠佳,在狭小的腹、盆腔空间内无法灵活地进行分离、解剖和缝合。因患儿扩张段肠管内粪石较大,盆腔空间相对较小,容易误伤脏器。
两例手术术中出血不足5ml,术中顺利,预后良好,均已康复出院。因肿瘤位置较深,解剖位置涉及肾脏、胰腺、脾等器官和大血管,术中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器官、血管损伤,诱发大出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视野为3D视野,视野非常清晰,使主刀医生能够更清晰的观察,提高精细操作。首次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2例患儿均为大型手术。近日,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向波教授、李福玉教授、黄一东副教授及其达芬奇机器人团队,在麻醉团队和手术室护理团队强大支撑下,成功完成我国西部地区首次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儿童腹膜后淋巴管瘤切除术。
4月23日,由向波教授主刀,李福玉教授、黄一东副教授辅助,在麻醉科陈果副教授团队和手术室田蕾蕾等医护团队协作下,成功完成我国西部地区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儿童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儿童腹膜后淋巴管瘤切除术。在腹腔内的操作臂可以有7个转向,比人的手腕更灵活,有助于在狭小的腹、盆腔空间内更加灵活地进行操作。目前该装置已广泛用于颈部、胸腰部及关节等多部位手术的定位,其应用的总手术量已超2000例。
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负责课题4项,主研参与国家级课题及自然基金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主编和副主编专著2本。经多轮评选,麻醉手术中心洪瑛副主任护师团队申报的骨科无菌定位装置的创新研发与转化项目获得华创奖。与同类产品比较,该装置具有定位直接准确、不受体表形态限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的优势。洪瑛副主任护师发明的骨科无菌定位装置将透视辅助切口线定位与手术切口直接相结合,实现切口定位与手术操作之间的无缝衔接,使定位过程简便直观,从而有效节约手术时间并提高手术精确度。
2015年4月,与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该专利达成合作转化协议(专利转化费50万元),将该装置转化用于临床,为我院护理学科领域首项被授权并转化的发明专利。洪瑛副主任护师,从事骨科手术护理30余年,担任骨科专业组组长10余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患者要求的提高,精细化和微创化已成为外科手术的一种趋势,而精细化及微创化得以实施的前提是准确确定手术切口。前期研究结果显示本定位装置的定位时间较传统定位方法平均缩短60%。现担任中华护理学会会员,四川省脊柱脊髓损伤专委会委员,护理学组副主委,四川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讲师,四川省卫计卫科技项目评审专家。术中定位所需X线透视次数缩短80%以上。
4月23日上午,华西医院第三期即时奖励颁奖典礼在第八教学楼333教室举行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昆华院长、台湾臻美自然诊所杨文富院长、香港大学毕李明教授等分别就此次论坛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会、我院临床营养科主任胡雯教授带队组织筹备并主持此次分会场系列活动。第二日分会学术论坛围绕十九大提出的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邀请到海内外专家讲授老年营养前沿动态。
此外论坛现场还进行了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我院临床营养科景小凡、柳园、王艳三位老师获得优秀论文奖励。4月21-22日,以合理营养 享‘寿健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主办的论坛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
第四届大讲堂活动吸引到太原市近千名老年人参与,胡雯教授在活动中做了题为《肌不可失,食可再来》的科普讲座,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活动首日即是由分会于2016年发起的公益活动合理营养,享‘寿健康——健康大讲堂。
此次论坛活动座无虚席,精彩纷呈,受到了业界同仁的一致肯定。胡雯教授带领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国民营养行动计划要求,为我国临床营养以及老年营养健康事业不懈努力。其中我院临床营养科党支部书记/副主任饶志勇副教授也为大家带了题为《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营养解决方案》的学术报告。柳园老师代表我院在大会现场进行获奖优秀论文分享报告。海内外专家及分会的常委、委员、青年委员、全国各地临床营养从业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此次消化病学会议为四川地区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学术内容极为丰富的一次大会。
大会举办期间,成都市消化病学专委会会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四川省消化内镜专委会及青年委员会议、四川省消化内科质控专家会议等系列会议相继召开,相关专委会会议对2017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四川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以及成都市消化病学专委会进行了工作总结,并对2018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商议布置。4月19-22日,中国消化病学大会暨第三届亚洲美洲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四川省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2018成都国际消化病学术会议在成都大剧院举行。
此次全国消化病学大会涉及消化内外科、肝病、IBD、消化内镜、基础研究、医学装备创新与研发等多学科领域,本次会议邀请了近200位知名专家,其中,海外知名教授15余名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会议期间将就消化病理生理、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微创及内镜等学术热点进行从基础到临床、消化各亚专业的纵深与整合、临床与产业、基础与产品等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彰显中国消化病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新理念。
此次全国性的消化病学大会旨在为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医学装备等方面提供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创新改进的交流平台,推动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发展。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四川省医学会、成都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四川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成都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四川省消化内科质控中心承办,董家鸿院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分会杨云生会长及多位专科学会的前任主委、现任主委及候任主委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及全国2000余名代表参会。
开幕式上,四川省卫计委沈骥主任、我院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先后致辞会议期间将就消化病理生理、疾病的临床诊治、消化微创及内镜等学术热点进行从基础到临床、消化各亚专业的纵深与整合、临床与产业、基础与产品等多角度的学术交流,彰显中国消化病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新理念。此次全国消化病学大会涉及消化内外科、肝病、IBD、消化内镜、基础研究、医学装备创新与研发等多学科领域,本次会议邀请了近200位知名专家,其中,海外知名教授15余名进行精彩的学术报告。此次全国性的消化病学大会旨在为消化病学、消化内镜、医学装备等方面提供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创新改进的交流平台,推动多学科领域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此次消化病学会议为四川地区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学术内容极为丰富的一次大会。开幕式上,四川省卫计委沈骥主任、我院万学红常务副院长先后致辞。
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四川省医学会、成都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办,四川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委会、成都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四川省消化内科质控中心承办,董家鸿院士、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分会杨云生会长及多位专科学会的前任主委、现任主委及候任主委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及全国2000余名代表参会。4月19-22日,中国消化病学大会暨第三届亚洲美洲炎症性肠病学术会议、四川省消化内镜学术会议暨2018成都国际消化病学术会议在成都大剧院举行。
大会举办期间,成都市消化病学专委会会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四川省消化内镜专委会及青年委员会议、四川省消化内科质控专家会议等系列会议相继召开,相关专委会会议对2017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消化病学分会、四川省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消化内科质控中心以及成都市消化病学专委会进行了工作总结,并对2018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商议布置4月2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CSCO病理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举行。
首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全国73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病理学专家组成。会议期间CSCO病理专委会选举产生了首届主委。我院病理科/病理研究室步宏教授以全票当选首届CSCO病理专委会主任委员,陆军军医大西南医院卞修武院士当选候任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基金会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到会祝贺CSCO病理专委会成立并参加学术会议。
会后CSCO病理专委会举行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确定了专委会2018年的工作重心以及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委会、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CSCO其他临床专委会协同发展、共同开展学术活动、共同推出专家共识、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等工作计划首届专家委员会由来自全国73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病理学专家组成。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长李进教授、基金会理事长秦叔逵教授到会祝贺CSCO病理专委会成立并参加学术会议。会后CSCO病理专委会举行了第一次工作组会议,确定了专委会2018年的工作重心以及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中国抗癌协会病理专委会、北京精鉴病理学发展基金会、CSCO其他临床专委会协同发展、共同开展学术活动、共同推出专家共识、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等工作计划。
4月20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病理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CSCO病理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江苏南京举行。会议期间CSCO病理专委会选举产生了首届主委。